Skip to main content

深入探索 PLC 的核心构成与基础应用

一、硬件组态:搭建 PLC 系统的基石
硬件组态是 PLC 系统搭建的首要环节,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性。
  • 模块配置:涉及电源、CPU、开关量输入 / 输出、模拟量输入 / 输出、通讯模块等。这些模块各司其职,电源保障供电,CPU 负责运算,输入输出模块连接外部设备,通讯模块实现数据交互。
  • 地址分配:为每个模块分配唯一物理地址,确保 PLC 能精准识别和访问各模块数据,是信号有序传输的关键。
  • 通讯设置:以以太网通讯为例,需设置 PLC 与电脑的 IP 地址至同一网段(如 PLC 设为 192.168.0.1,电脑设为 192.168.0.X),并通过 ping 命令测试通讯。
云南全控机电:拥有丰富优质的 PLC 硬件资源,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硬件组态,从模块选型到地址分配、通讯设置,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二、变量与数据类型:PLC 的数据处理语言
变量与数据类型是 PLC 处理信息的 “语言”,决定了数据的存储与运算方式。
  • 基本数据类型:包括 BOOL(1 位,表逻辑真 / 假)、BYTE(8 位,表 0-255 数值)、CHAR(8 位,存单个字符)、DWORD(32 位,表大范围数值)等。
  • 常用寄存器:I(输入映像寄存器,接收外部信号)、Q(输出映像寄存器,驱动外部设备)、M(中间寄存器,全局变量)、L(临时变量寄存器,局部有效)、DB(数据寄存器,存储大量数据)。
三、PLC 触点与线圈:程序控制的基本元素
触点与线圈是 PLC 程序控制的核心,通过它们的组合实现复杂逻辑控制。
  • 功能作用:在 LAD、SCL 等编程语言中,触点代表输入信号或中间逻辑条件,线圈代表输出或中间继电器,逻辑运算结果为真时线圈得电。
  • FC 块函数:作为子程序,仅在主程序调用时运行,能将复杂逻辑分解为独立模块,提高程序可读性与可维护性。
四、基本指令应用:PLC 操作的核心工具
基本指令是 PLC 逻辑运算和控制的 “操作手册”,是编程的基础。
  • 逻辑取及输出指令:LD(动合触点开始运算)、LDI(动断触点开始运算)、OUT(输出运算结果)。
  • 触点串并联指令:AND(串联动合触点)、ANI(串联动断触点)、OR(并联动合触点)、ORI(并联动断触点)。
  • 置位与复位指令:SET(置 1 并保持)、RST(置 0 并保持),以及 SR(复位优先)、RS(置位优先)触发器。
  • 块及多重输出指令:ANB(逻辑块串联)、ORB(逻辑块并联)。
  • 延时控制指令:TON(接通延时)、TOF(关断延时)、TONR(时间累加)。
五、PLC 的工作方式:循环扫描的运行机制
PLC 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,确保控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
  • 三个阶段:输入采样(读取输入状态存入输入映像寄存器)、程序执行(按逻辑顺序运算)、输出刷新(将结果输出至输出映像寄存器驱动外部设备)。
  • 扫描周期: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,与程序复杂度、CPU 速度相关,影响系统响应速度。

全控多年专注非标设备研发、生产

  • 联系人: 王经理
  •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华潮商务园(常山路50米)
  • 13888610742 | 0871-67171886
  • jiawu-wang@126.com